Search

【他救了美國總統,卻為此悲慘終身】
最近看到一則故事,真的覺得好揪心啊.....
  • Share this:

【他救了美國總統,卻為此悲慘終身】
最近看到一則故事,真的覺得好揪心啊.....
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叫做奧立佛・西普(Sipple)的普通男子
但1975年9月22日,他卻陰錯陽差成為了全美英雄----拯救了美國總統
.
當時福特總統正在舊金山,一名女子持槍準備襲擊他
剛好西普就在這名女子旁邊,見狀立刻朝女子撲了上去、制止這場暗殺行動
西普立刻成為媒體大肆報導的英雄,但意外的是他卻異常低調
只淡淡表示: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。
不過媒體仍然沒有放過他,很快他的過去就不斷被挖出來:他老家在哪、當過陸戰隊......
.
還有,他是一名同性戀。
.
西普很快就付出慘痛的代價:他在底特律的雙親是虔誠的浸信會信徒
當這件事在報紙上被披露時,老父母震驚到無以復加。父親在通用汽車廠上班
成為所有同事的笑柄;而母親則被左鄰右舍不斷騷擾,最終在四年後抑鬱而終。
.
父親一直無法接納兒子,並清楚表明自己不歡迎他。
西普可以去看母親的墳墓、但不能在父親在的時候去。
最後在1989年,西普一個人在舊金山的家裡孤獨地死去,死的時候才47歲。
.
如果故事只到這裡,那就只是一個悲傷的故事;
但整起事件最考驗人性的就是,披露西普是同性戀的
正好就是因為他的另一位同性戀朋友,而且他還有一個不算不正當的理由
.
哈維・米爾克(Harvey Milk)是舊金山的同運領袖之一。當時的同性戀權利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
同性戀的日常,就是要應付眾人排山倒海的偏見。
米爾克非常想要讓眾人理解:同性戀不是整天擦著口紅、穿著高跟鞋和連衣裙
他們就是一般的美國公民,而他們也能做出英雄的事蹟
.
西普的英勇行為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減全美關於同性戀的歧視與成見
抱著這樣的想法,米爾克終於拿起話筒
向當地的記者透露了這件事。
.
看到這裡時,我真的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卡在我喉嚨裡
也難怪到最後,西普案成為一起探討個人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間,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。
我只能不斷的去想著西普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英雄。想著:如果時光倒流
西普是否會後悔出手救了福特總統?
.
也許西普的遺物會給我們答案:1989年西普過世後
親友進入西普有如破舊雜貨店的公寓,裡面他最珍貴的寶物
就是一張掛在牆上的表框信件,那是暗殺事件後三天福特總統寫給他的親筆信:
.
「親愛的西普先生:我希望你知道,我多麽感激你上週一的無私行為。
這起事件震驚了我們所有人,但你快速的做出反應、無懼自身的安危。
我與現場的人群,都因你得以避免一場危險。我由衷向你表達感謝。」
.
而不曉得是否跟這件事有關,福特也的確成為了有史以來
最公開支持同性戀的共和黨總統。
在一場獨家電話採訪中,記者問他是否應該讓同性戀伴侶獲得
與異性戀夫妻完全相同的社會保障、稅收與其他聯邦福利時。他回答:
「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該這麼做,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目標。」
.
好啦,故事就到這邊結束了~
也許這篇故事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:在社會上,許多人都想追求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,遇到好的便稱讚、遇到壞的便譴責;
但歷史上就真的有一些事件,除了給出評價以外
真的會讓我們沈默、然後整個腦袋像當機一樣,有種說不出的不舒適感。
.
我自己現在就是這樣的感覺。
但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功用吧:讓我們謙虛的認識到
善惡之間,的確存在一個灰色地帶。
而我們就在這巨大的混沌中,一點一點的找出一個更好的選項、讓結果變得不同
.
人就是這樣越來越好的,人也就是這樣
從歷史學到教訓的。

#連假要來了
#是不是剛好可以來思考一下人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